12 月的某天讀到這篇 失敗的總和----讀《黃河青山:黃仁宇回憶錄》,就很衝動的去圖書館找,當然,這是本冷門的書,很快就預約到了。

整本書主要是寫他自己的經歷,從他被裁員,要出萬曆十五年開始寫,然後交代他如何決定投筆從戎,去唸了軍校,加入國民黨軍隊,參與了駐印軍、擔任駐日使館官員、到東北,最後到了美國唸書、教書、出書的經歷。整本書是以他寫書時間點的事情與他過去的經歷交雜在一起,相當的冗長,這樣的經歷帶給他新的看歷史觀點,在當時,大部分人看歷史、研究歷史都是以片面的觀點來看,也就是橫切一段時間點,然後去做研究。他認為這樣不是不好,只是很多大事件的起因,可能並不是在那個時間點,而是起因於更早之前的時間點。這樣的看法,導致他出了「萬曆十五年」與「中國大歷史」這兩本書;他認為從萬曆十五年之後,就已經決定了中國在二十世紀初的命運,直到毛跟蔣,一個由下而上的改革,一個由上而下的領導抗戰,到了文革之後,勉強算是改革成功,所以以這本書來討論萬曆十五年發生了什麼事情;而「中國大歷史」則是採取一個宏觀的角度來看歷史,不強分朝代來看歷史。

說真的,雖然黃仁宇對中國共產黨的論點沒錯,他個人其實也不偏頗,但從行間字裡看的出來,他認為目前中國共產黨的大方向看起來是對的,中國已經不完全是以馬克思思想為主的共產主義了。不過他離開了中國大陸好多年,也許可以看到中國的大方向沒錯,但是卻忽略了中國共產黨內部的問題與政府對周遭政權的處理。而且雖然經濟上已經是修正過的馬克思理論,但現在也有受到美國經濟影響的傾向。

書裡還有提到 70~80 年代美國學校的變化,我認為跟現在臺灣的教育處境相似,老師由學生來打分數,評價若不好,可能就不續聘,導致老師以較不嚴格的評分標準來吸引學生修課,或者是開主題能吸引學生的課程,以便讓自己能繼續被學校聘用,導致教學品質與學生素質下降。不知道後來美國的學校又是如何做出改變,來解決這種問題。

這本書是相當有意思的一本書,在邊看的時候,記下不少書裡的東西跟自己的想法。

p.92:「在官僚管理下的龐大農業社會中,軍隊的人力、賦稅、軍務和補給都來自集結的村落,無從測試組織中無數的漏洞和欠缺的關聯性。軍隊既已處於沒有競爭能力之下,更不曾進行軍事操演或演習,藉以熟悉戰爭的記憶,因為高高在上的文官認為,實際的作戰並不會發生。明代的軍隊本質上是支龐大的警力,由文官來率領。」

p.93:「基本上來說,直到本世紀,中國一直近似只有農業的社會,大體上是由官僚來管理。國民黨在政府組織上層創造出現代的外觀,但底子裡全國仍是村落的結合體,管理方式不可能比明朝或清朝更企業化。」

這個評論時間點大約是在二十世紀中後期,針對的對象是二十世紀初,然而現在還是一樣嗎?
從最近的新聞看來,國民黨的思維還是停留在民國初期的情況,仍然較少去貼近基層,在當時,導致了長期在農村進行改革的共產黨的崛起,現在呢?如果是為了經濟,無法對抗資方的壓力,那麼是不是也應該有其他的變通措施?

p.220 「每個政黨都有其黑暗面,被該黨本身極盡淡化,以為不過是危機時不可避免的小缺失,但敵對陣營卻認定是蓄意的惡毒。」

p.227 這一頁把二十世紀初中國的問題講的很清楚,太多問題令人困擾,盤根錯結,沒有一套經濟法則可以適用於所有區域的所有部門。

p.279:「身為歷史學家的我相信,蔣介石和毛澤東都是偉人。他們都獨樹一格,用自己的方式去處理歷史加諸他們身上的最艱困處境,從而展現本身非凡的長才。他們的勇氣雖然方式不一,但都代表中國的心智和力量。但這類型的勇氣都是一面倒的固執,毫無吸引我們的個人性格和特質。...傳記作家作家可以簡單形容他們:一個僵硬死板,另一個掩不住土氣...」

對蔣介石的評論,我認為相當客觀,作者不認為蔣是個獨裁者,相反的,蔣是個能容納異己並且能迅速做出決定的人,很多時候,其實他是不得不做出這些決定,只是在旁人眼中看來,這就是獨裁。

p.319~p.320:「農業官僚管理的種種後果早在兩、三百年前就已出現,而且是中國現代化的障礙。同樣的情況持續到二十世紀...。中央集權的政府決定直接從個別的自耕農徵稅時,為了本身的利益,必須維持納稅人口的數量。政府唯一要做的事,就是將法律機制納入傳統的架構中。地方官掌理的訴訟案基本上是家族間的小糾紛,地方習俗和社會價值大大減弱財產權的觀念。」

p.321:「毛澤東的崛起不在於他能力過人,而是因為他有辦法掌握自然經濟運動的趨勢。」

p.398:「每6年農作物會嚴重欠收,每十二年會出現大飢饉。在民國成立前,為期2117年的歷代記載中,就包含1621起洪水和1392起旱災...。在帝制時期,平均每年發生1.42起天災。...比較大的國家援助饑民時比較有效,自然有更多民眾願意追隨,國家勢力也可能愈來愈強大。...」

氣候真的是一個影響中國經濟很大的因素。

p.512: 「公眾利益的務實議題無法就事論事加以辯論,而必須轉換成道德議題和抽象概念,這就顯示上層結構和下層結構之間欠缺必須的機制。」

我覺得台灣好像也走到這一步了,政府、立法委員、人民欠缺了必需的溝通機制,都在唱不同的調。

p.576:「我們仍然活在昨日的觀念和有限的視野中。我們常把事實和自己的價值、偏好混為一談。主要的困難在於,我們所檢討的事件大於我們的經驗範圍。」

p.578:「除非一個國家可以在數字上進行管理,否則就不可能在今日的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。」

p.584:「歷史證實,國民黨在大陸之所以失利,並不在於其邪惡企圖;在台灣島上化危機為轉機,也不能歸功於夢幻般的道德。在這兩種情況下,技術是更決定性的因素。就本質來說,在濱海省份實施貨幣管理,要比在廣土眾民的情況下容易的多。...耕者有其田法案強迫富裕的地主進入農業以外的其他經濟部門...美國十多年的大額援助更增添經濟成長的動力...台灣善加整合大陸所不具備的有利條件,才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現。...當前的問題在於外來的競爭。高科技產業面臨和日本的艱困競爭...低階的勞力也不再算是廉價,必須面臨其他開發中國家的挑戰。...」


譯後記:「看到黃仁宇用英文寫的回憶錄,第一個反應是翻譯這本書的人好可憐。外國人寫中國東西也就罷了,翻譯成中文就算洋腔洋調,反正是外國人嘛。但中國人用英文寫回憶錄就不一樣了,中文翻譯流不流暢,一看便知。...沒想到,後來我就成為這個可憐的人。」

譯者自己的感想很有意思,真的是辛苦了。

更多有關 黃河青山 的事情



arrow
arrow

    ellery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