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閱畢日期:2015/12

這本書是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有人推薦的,在看到的時候,馬上就去圖書館找、預約,等了好一陣子才等到。

一開始是講印度哲學,然後才講到佛教與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學說,最後是講日本佛教的發展。書裡說,佛教是承自印度更早之前的奧義書,而佛教在傳到中國以後,道家的傳人發現佛教所講的跟道家不謀而合,反而在東方壯大。這點很有趣,起源在不同的地方,但理念卻相近。

之前在看「當和尚遇到鑽石」時,那本書讓我理解了佛家所謂的「空」,這本書則是讓我大致掌握到什麼是所謂的開悟。開悟並不是想像中有什麼大鳴大放或是得到驚人的智慧,而是指對於一件事情能夠不瀠掛於心,了解事情的本質。書裡舉了不少雖然感覺很不恰當但是很好的例子,讓人能夠很容易的理解。另外就是法家,原來法家韓非子借鏡了許多荀子的理念,而荀子雖然跟孟子是對立,但卻都是源自孔子。荀子主張以禮規範人民,韓非子則是主張以法規範人民,本質是一樣的。這點我以前真的不知道。

關於日本佛教的發展,有提到日本戰國時代的本願寺與一向眾,以及親鸞其人。親鸞有一本歎異抄,裏面有一個小故事頗讓人驚奇,但仔細想過以後,其實也合情合理。節錄如下:

歎異抄裡親鸞與弟子唯圓的問答。

親鸞:『唯圓啊,你相信我講的話嗎?」

弟子:「是,當然相信。」

親鸞:「這樣呀,那你絕不違背我接下來要講的事嗎?」

弟子:「是,不會違背。」

親鸞:「那好,你去給我殺一千個人。這樣的話,你必能前往極樂。」

弟子:「這、我做不到。別說千人了,一人我也殺不了!」

親鸞:「既然這樣,你剛才為什麼說,絕不違背我講的話?這樣你懂了吧。假如能夠自己想行善就行善,想為惡就為惡,你應該馬上就能殺一千個人才是,但你卻無法如此。原因在於,那不是你能決定的。我要讓你知道,並不是因為你心地善良,才殺不了人;無論你的想法如何,你還是可能殺百人、殺千人。」

弟子唯圓原本以為,能夠靠自己的意志讓事情發生。但親鸞告訴他不是這樣,凡事不是我們去「引發」它,而是它自己「發生」。但善人往往以為,是自己在主動做一些事。

看完這本書也很佩服作者的學識,能夠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來說明。接下來來看作者寫的西方哲人~


arrow
arrow

    ellery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