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閱畢日期:2011/6/17
這本書相當實用,不僅僅可以運用在孩子上,我覺得應用在日常生活與人的對談時,也會很有幫助。
要點:
- 傾聽
- 要看著對方
- 產生共鳴:了解為什麼
- 該怎麼做:問小孩覺得為什麼會這樣,怎麼做比較好
- 鼓勵
交談的過程:
- 一開始儘量不提出自己意見
- 不要幫小朋友創造劇情 (也許我不是一個好的傾聽者,因為我老是胡思亂想)
- 即使小孩說錯,也要等他說完
- 要站在對方立場
- 不要逼問,急著說出結論
- 突然的鼓勵會有反效果
幾個情境發生時的處置:
- 問候
- 主動問候
- 不強迫回話也不強迫問候
- 慢慢養成習慣
- 當孩子主動問候,要有精神地回應 (加強正向回饋)
- 起床
- 避免情緒化
- 吃飯時
- 不談論難應付的話題,聊吃的、當天的事情...
- 營造氣氛
- 不強迫
- 出門
- 避免嘮叨
- 服裝儀容有問題時,稍做提醒
- 放學
- 不要勉強要幾點前一定要回來
- 不要逼問
- 當孩子心情不愉快,先不要去惹,將心比心
- 單獨外出玩
- 確認回來時間
- 稍作提醒、不多問
- 去唸書或補習
- 相信孩子
- 不說不必要的話,太晚回來可以說:"出了什麼事,我好擔心你"或"下次記得打電話,免得我擔心"
- 開心時,跟他共鳴,不要跟人比較
- 讚美:坦率表達開心;先給予正面評價,再針對不好的提出克服方案;給予適當的慰勞。像"你上次改的比較好"可以改說"上次你考的不錯,相信下次還是可以考的這麼好"
- 希望孩子幫忙時:不要用命令式的口吻,確實說明為什麼需要孩子幫忙,設法促進孩子的自主性
- 想試試孩子是否可以依賴:讓孩子自行思考,接受並贊同孩子的意見或感想,並站在對等立場
- 表達愛意:不要過於誇張或勉強,體會孩子的心情
- 表達感謝或歉意:由衷並且要即時。
- 和兄弟姊妹的相處:設法讓孩子了解互相尊重,不要比較;青春期之前要完成相處融洽,之後則是要幫忙資訊(近況)的交換來維持關係。
- 比賽/考試前:不施加壓力,不給予負面想像,只要盡力表現即可。結束後如果不理想,先認同努力再引導與激發
- 兩性:不干涉太多,不消遣或娛樂,確認是否確實對性行為有所了解,不要讓他有自我情緒壓抑,溝通說這是要有共同的情感基礎才能進行的行為。
- 不要讓孩子左右為難,說的話要跟表情、舉止一致,避免在孩子青春期時離婚
最後的幾個建議:
- 培養孩子打招呼的習慣
- 共同體驗,一同思考解決方案並且教學相長
- 聽孩子說話,要先放下手邊工作
- 引導出孩子的意見,有共同興趣就會有共同話題。
- 以第1人稱說真心話,平靜地以自己角度表達意見。
- 不說負面流言,儘可能稱讚別人好的部份
- 不和別人比較,只跟過去的自己比較
- 不過度追求完美
- 正面思考,給予孩子正面評價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