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閱畢日期:2012/4

這本書蠻早就看完了,為了避免老師搜索到,以為我是抄的,所以等到成績已經公布了才貼上來。

書在講些什麼?
國外的書一般來說都有個特性,就是會先說出他的理由,先讓你信服作者的理論,然後再繼續去闡述。也就是跟論文一樣,專案管理老師上課時,就特別有提到這一點,要解答一個問題,首先要定義出問題裡的相關名詞,然後再針對裡面的問題,去論述相關的學者與學說,再提出分析與解決方法,視情況做個案說明,最後下結論與建議。這本書也是如此,一開始就先以他個人的經驗當做簡介,先說他個人早期其實是不成功的,那為什麼早期不成功而現在又成功了呢?
他早期非常的想要成功,學了許多的技巧,嘗試了許多事情,但是始終都無法達到他自己所定義的成功。後來有一天,他父親的朋友來找他的父親,告訴他,你有沒有想過,或許是因為你沒有試過想的跟有錢人一樣呢?他記下了這句話,重新去思考、檢視自己的腦袋,並且決定去試試看,然後他成功了。也決定把這個秘訣分享給大家,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這本書跟相關研討會(在美國)的關係。
書的主要章節只有兩個,第一個就是提出藍圖,第二個就是提出應該作為的事情。
第一篇在提出金錢藍圖的同時,也提到了因果、制約與特殊事件這三者,作者認為這三者影響了一個人對於金錢的態度、藍圖與行為準則。書裡用的其實不是因果這個名詞,不過其實意思就是。跟佛家一樣,很多事情乍看之下是現在才發生的果,但是事實上,卻是在很多年前就種下這個因,作者就是要你從你的過去去檢視,看是不是有什麼事情影響、導致你現在對於金錢的作為與看法。
再來是制約,作者要你檢視你的父母、朋友、環境等等,看看這些事情是不是潛在地影響了你自己對於金錢的看法,這裡舉出蠻多人甚至包括作者本身的例子來說明,很多人的父母曾經度過經濟大蕭條時期,對於金錢的看法是能存則存,太多錢則是貪婪,結果導致自己潛在意識受到制約。而作者自己的父親則從事建築業,在蓋房子時,要跟銀行借貸,金錢拮据,賣了房子,就有錢可以揮霍,導致作者早期也是如此。
最後則是特殊事件,雖然也可以歸納到前兩種狀況,但這個主要是說某些突發的狀況雖然只發生了一次,但卻重大到可以立即影響一個人的潛在意識。作者主要想要說的就是,如果你現在的經濟狀況不好,或是怎麼樣也不有錢,請務必要檢視這些因素,看自己是不是被別人所影響了,導致你無法致富。等你真正改變了這些想法,那麼,就可以使用他第二篇所提到的財富法則進行致富。
  • 財富檔案1:有錢人相信「我創造我的人生。」而窮人相信「人生發生在我身上。」
  • 財富檔案2:有錢人玩金錢遊戲是為了贏。窮人玩金錢遊戲是為了不要輸。
  • 財富檔案3:有錢人努力讓自己有錢。窮人一直想著要變有錢。
  • 財富檔案4:有錢人想的很大。窮人想的很小。
  • 財富檔案5:有錢人專注於機會。窮人專注於障礙。
  • 財富檔案6:有錢人欣賞其他的有錢人和成功人士。窮人討厭有錢人和成功人士。
  • 財富檔案7:有錢人與積極的成功人士交往。窮人與消極的人或不成功的人交往。
  • 財富檔案8:有錢人樂意宣傳自己和自己的價值觀。窮人把推銷和宣傳看成不好的事。
  • 財富檔案9:有錢人大於他們的問題。窮人小於他們的問題。
  • 財富檔案10:有錢人是很棒的接受者。窮人是差勁的接收者。
  • 財富檔案11:有錢人選擇根據結果拿酬勞。窮人選擇根據時間拿酬勞。
  • 財富檔案12:有錢人想著「如何兩個都要?」窮人想著「如何二選一?」
  • 財富檔案13:有錢人專注於自己的淨值。窮人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收入。
  • 財富檔案14:有錢人很會管理他們的錢。窮人很會搞丟他們的錢。
  • 財富檔案15:有錢人讓錢幫他們辛苦工作。窮人辛苦工作賺錢。
  • 財富檔案16:有錢人就算恐懼也會採取行動。窮人卻會讓恐懼擋住了他們行動。
  • 財富檔案17:有錢人持續學習成長。窮人認為他們已經知道一切。



檔案1~17看起來相當的多,但大致的意思是一樣的,我整理歸納為三個:
  1. 改變自己的思維,讓自己習慣去想要有錢這個想法,有了這個想法,就會去想,要怎麼變有錢,怎麼去用錢來賺錢,怎麼樣去利用有限的時間,怎麼樣拋棄阻礙變有錢的想法。
  2. 擴大自己的生活圈,讓自己多認識有錢人、不一樣的人,去觀察他們的行事、做人,藉此可以當做自己的學習標的,除了可以學習他們的為人處事之外,也可以找到更多的機會。
  3. 持續的學習,要保持求知若渴的精神,不要因為有錢而自大自滿。投資自己也是變有錢的必要條件之一,讓自己持續的發展,除了可以有更多的技能,也容易抓到更多的機會。


檔案13跟15有強調到關於房地產的部份,認為房地產是一個適合投資的標的,這部份有提到他父親的例子,說買了一個偏僻的地方,二十年後賺了不少錢,但這也是要看地點跟未來潛力,如果買在西沙群島,恐怕兩百年後也不會回本。

心得、感想與啟發
看完以後,我發現「有錢人想的跟你不一樣」跟「和尚遇到鑽石」這兩本書講的事情是一樣的,雖然這兩本書的書名八竿子打不著,但書的內容很多共通之處,例如:「事物本身沒有意義,除非我們賦予它意義」,「和尚遇到鑽石」裡也是以此來描述佛家的「空」。還有就是因果,兩本書都強調種因得果的觀念,也就是說,你不能只看眼前,你希望未來會如何,那麼你現在就應該怎麼做。同時也需要對於現況做反思,去思考過去做了什麼,你的周遭環繞著什麼,而導致了目前的結果,要改變的話,你接著要去想,我該怎麼做可以改變這個情況,也許結果不是立即發生,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之後,在未來可以得到結果。
只是「有錢人想的跟你不一樣」目標比較明確,就是怎麼變有錢,因此書裡提到講因果的東西都是跟賺錢有關係。第2篇裡的很多財富法則都不是教你賺錢,而是教你怎麼去看跟改變自己的想法跟做人處事。
尤其這幾句話,讓我覺得非常的受用:
  1. 想法產生感覺,感覺產生行動,行動產生結果。
  2. 成功的順序應該是「成為」>「去做」>「擁有」,而非「擁有」>「去做」>「成為」。
  3. 想得到最好的薪水,你必須在那個領域中是最好的!

這是一本很有啟發性的書籍,非常值得一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lery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