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畢日期:2012/9/23
從比較宏觀與經濟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歷史發展,跟課本對照起來,我覺得很有幫助。
作者把中國的歷史粗略分為3個階段,或者應該說3個帝國時期,第一個階段是秦漢時期,第二個階段是唐宋元時期,第3個階段則是明清時期。春秋戰國時代為秦一統,但秦不是憑空很快地就統一,而是平平實實地在始皇登基之前就積蓄了一百多年的國力,所以秦始皇才能順利統一。唐朝則是受益於漢唐間的均田制,農業與稅收得以統整,進而統一,接著的宋朝除了王安石有提出新制以外,並沒有新的作為。作者認為王安石的新制相當接近現代的商業基礎,但是法律與體制無法配合,下面也就無所適從,導致失敗。元朝武功顯赫,可是在於下層的處置仍然沿用前朝制度,並且通貨膨脹的很嚴重,流民四起,讓朱元璋有了崛起的機會。出身貧民的朱元璋依據他自身對底層的了解與部屬的輔助,進行了改革。明朝一統以後,初期的太祖與成祖相當勤勞,但是在成祖之後就後繼無力。到了清朝,作者指出是沿用明朝的典章制度,但是做了一些修正。再加上清朝初期的幾個皇帝都很不錯,就有了大清盛世。總的說來,在管理人民上,就是農業稅收能搞定,就可以適時的創造出盛世。
清末的革命主要是在修正管理人民的機制,共產黨從農村開始,而國民黨比較算是沿用以往的方法,後來是掌握了農工的共產黨勝利,讓國民黨政府退守台灣。作者也指出現在的共產黨也並不是完全遵守馬克思的思想在走,而是有限度的引入資本主義思想進行改革。看的出來這二十年有相當的成效,但最近也有疲態出現了,貪污、接班人、過度開發、環境保護...等等問題都慢慢浮現,在在挑戰在位者的施政能力。而台灣這邊也是,這就不用說了吧。
作者原來就是「萬曆十五年」的作者,之前在看完「明朝那些事兒」的時候,就想說要來看看「萬曆十五年」,所以該找「萬曆十五年」來看了嗎?
- Sep 25 Tue 2012 09:32
中國大歷史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